“互联网+”是一个趋势,+的是传统的各行各业,行动计划的提出,受益的不仅是娱乐、消费以及传统产业,“互联网+”在政务服务领域同样拥有广阔天地,且大有可为。

近年来,深圳交警车管所在市公安局党委、市公安交警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不断深化改革,全面“触网”,大胆尝试和探索新世纪大数据时代下新的标准化警务运作模式,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深圳样本。通过不断延伸服务触角、丰富服务内涵、畅通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效能,走出了一条便民利民的车管服务新路子。

“五化服务”改革举措 催生车管业务新时代

“314万辆机动车保有量、305万驾驶人保有量”,这是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的数字。事实上,深圳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有量近年来以平均每年25万的“井喷式”速度迅猛递增。

面对快速增长的车驾管业务量,面对人、车、路的尖锐矛盾,面对车管警力配置的严重不足,面对“非法中介”屡禁不绝等现象,传统的车驾管理和服务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

拥挤的办事大厅、窗口前蜿蜒的排队长龙、行政人员服务意识匮乏与办事群众冲突不断……这些都是全国各地在政务服务中时常被群众诟病的,公共服务需求的急速膨胀和线下服务能力提升的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也在倒逼着政府部门改造办理流程,改善群众的办事体验,通过互联网来寻求解决办法。

深圳交警车管所所长罗若锋表示,为了深化便民服务,提升车驾管工作水平,保障队伍执法廉洁,深圳交警车管所在市公安局党委、市公安交警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本着让群众少走路、少费时、少花钱的理念,以“文明、规范、便民、高效”为导向,以解决群众办理车驾业务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以服务载体网络化、服务手段智能化、服务模式多元化、服务范围网格化、服务理念人性化的“五化服务”为核心,大胆改革创新,推出一系列深受群众欢迎的社会管理创新和便民服务举措。

如今,深圳交警车管所窗口投诉持续大幅下降,车驾管业务更加规范、更加透明,群众办理业务更加便捷、更加高效。

改革举措1

服务载体网络化 业务网上全搞定

2011年初,深圳交警车管所在整合深圳市交警局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集“咨询服务、宣传教育、业务办理”三位一体的全能型“网上车管所”,群众安坐家中点击鼠标即可轻松办理业务。

而后,随着QQ、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体的兴起,车管所又先后推出车管QQ、车管微博、车管微信,宣传车驾业务知识和办理流程,接受群众咨询,在线与网民开展互动,及时解疑答惑,使群众可以快速获取信息。

2014年,为全面实现车驾业务现场办理到网上办理的转变,车管所将各业务科室的部分职能及内部流程进行再梳理再优化,依托邮政速递、网络和电话等渠道,网上办理车驾业务转变为“一体化”快捷办理。

早在2012年,车管所就成功推出“网上预约”便民服务,办事群众可通过网络在线办理预约机动车、驾驶证及考试三大类共16项业务。2014年7月15日起,车管所在全市全面推行车驾管业务网上预约服务,按照合理安排、科学配置的原则,对全市车驾管业务进行全面均衡的梳理和优化。避免了市民扎堆办事、长时间等待和各车管服务点办事“冷热不均”等问题,进一步深化了窗口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运作,也为办事市民提供了更加公开透明和高效便捷的服务。

改革举措2

服务手段智能化 开创车驾管业务国家标准

以往,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实行的人工考试模式存在宽严尺度不一致,人为因素大,监管不易和占用大量警力等弊端。2009年8月,深圳交警车管所全面整合无纸化考试、电子桩考仪、电子路考仪等科技创新,在全国首创实际道路考试智能评判系统,使驾驶人考试进入智能化时代。

由于考试项目全程自动评判,考试过程全程监控,考试视频在候考室同步播放,完全做到了考试成绩以电脑数据“说话”,代考、替考、作弊等无处遁形。

数量如此庞大的机动车和驾驶员的背后是与之相匹配的档案数量,如何管好机动车、驾驶人档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如何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为彻底改变过去纯物理、大空间、大容量库房存放以及大量低效人工整理的档案管理模式,深圳交警车管所自主开发了电子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档案存放位置的数码定位。档案的查找、借阅、标识、增加、删除、还档、统计等,都由计算机全程跟踪管理。档案存储设备的可视化管理,以及纸质档案的自动存取调度管理,使得窗口业务办结时限得到保障,办事效率有了质的提升。

另外,深圳交警车管所还在全国首创了机动车“网上审验”系统,该系统以1个监控中心为依托,实现对全市安检机构送检车辆资料实时比对、视频监控、网上审核,并通过远程签章打印完成年审业务,群众可就近在全市检测站过线年审。该系统的成功运行,直接催生了2012年2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业务信息系统集联网规范》新国标。

正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深圳交警车管所坚持向科技要警力,以科技手段堵塞监管的漏洞,研发了一系列智能作业系统替代人工作业,逐步实现车驾管业务数字化、系统化、智能化。

改革举措3

服务模式多元化 车管e站到你家

2012年3月,一种新型的便民服务措施引领了市民办理车驾管业务的新潮流——“车管e站”便民服务车。

深圳交警车管所充分总结前期成功经验,借鉴大运U站的便民服务理念,组织警力筹建了“车管e站”,进一步延伸车管服务的触角。“车管e站”的服务探索,将被动“等待式”管理转变为主动“跟进式”服务,主动把服务送到群众的家门口,通过将“车管e站”便民服务车开进社区、企业、群众密集区,让办事群众“少跑路、少等待、少费心”。

此外,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弥补车管服务的不足,给群众提供更周到、更人性化的服务,深圳交警车管所积极与邮政速递物流公司协调沟通,推出邮政速递代办车管业务的服务,只要拨打邮政速递统一受理电话11185,即可对补领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到期换证、机动车驾驶证转入换证、补领机动车行驶证、换领机动车行驶证等业务代办、代缴费、代递,做到“一次办结、一天办好、三天到家”。

通过不断给传统的服务模式注入新鲜血液,我市的车管服务已经走上多元化发展之路。

改革举措4

服务范围网格化 家门口就有车管所

过去,由于仅有的几个车管分所业务办理权限有限,大部分车驾业务都集中在西丽总所办理,使得群众办事经常要往返奔波多次,苦不堪言。深圳交警车管所领导班子意识到,必须大胆改革,综合地理位置布局和深圳行政区划现状对全市车驾管业务实行区域网格化划分。

紧接着,深圳交警车管所在全市范围内陆续建立并启用了深业车城、东益服务站、一通、澳康达、建达成、桃源、光明、坪山、前海等服务站,遍布全市各行政区和大型汽车交易市场。这些服务站均能提供“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审批”便民服务,可谓家门口的车管所,大大节约办事群众路途奔波和排队时间。按照深圳市行政区域划分现状,为更全面、均衡地照顾到各个行政区域,尤其是偏远地区群众的需求,深圳交警车管所积极筹建,确保每个行政区域都有一个车管分所,实现办事群众家门口就有车管所,可以就近办理业务。

与此同时,车管所将群众需求量较大的车驾管业务全部下放到全市各车管分所和服务站,缩减群众办事出行的距离,免去奔波之苦。而车驾权力的下放,也体现了公安交警便民利民的有力举措,有利于和谐警民关系,提升深圳车管整体服务品质和服务能力。

如此一来,深圳交警车管所绘制出一片精细、准确、规范的车管服务网格。

改革举措5

服务理念人性化 办事环节能简则简

传统办事流程中,一个业务需要经过几个科室和多个窗口审核,科室之间也经常发生协调脱节问题,群众办事不方便给“黑中介”提供了活动空间。深圳交警车管所鼎故革新,打破科室之间的分界,开发资料流转系统,创新窗口叫号系统,推出车管业务“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结,构筑快捷办证体系。

针对办理量较高的5类36项业务,通过整合岗位设置,车管所设立了18个“一站式”服务窗口,群众无需在多个窗口往返、排队,办理时间也从3个工作日缩短到1个工作日,驾驶证补换证、转入等业务缩短到半天就可办结。

此外,为解决超期换证、境外换证、满分学习这三类人群因考试排期长而长时间无法驾车的实际困难,2013年3月22日,深圳交警车管所在全省率先推出“即约即考”,将上述三类人群的受理登记、信息采集、缴费、预约考试、考试合格打印成绩单等各个环节规整在一条流水线上,办事群众根据自身需求,预约任意时间进行考试,而且到场即考,最大限度提升工作效率,精简了群众办事环节。

同时,群众在“网上车管所”在线办理驾驶证补换证业务时,通过在线信息审核,基本实现了“无纸化”办证模式。

“互联网+”的时代要求: 建设交通智慧大云端势在必行

深圳交警一直高度重视交通科技的建设与应用,机构设置合理、技术力量雄厚。同时,我市拥有众多科研机构和软硬件企业,为发展智能交通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和技术支持。

但是目前,我市交通违法处理、交通事故处理、车管业务和路面值勤等部门不仅是条块分割的,数据也是彼此孤立的。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将各个原本独立的垂直业务信息系统数据与邻近的业务信息系统进行互通、互联、互动、互用。必须解决传统交通信息管理碎片化、存储分散、内容单一等问题。

因此,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社交平台技术和后现代“云管理”的技术和先进理念,建设我市交通服务和管理的智慧大云端,已经势在必行。

事实上,交警部门对于科技的运用与探索,也从未停止。如2012年8月,我市北环大道成为首条科技严管路,交警部门通过有效融合车牌识别、事件检测、交通诱导、通行证管理、闭路电视监控等系统功能,消除了交通监管的技术盲区,实现道路全面监控、准确诱导、交通违法即时发布、实时预警。科技严管路实施一年后,就取得可喜的成果。北环大道日均交通违法量环比下降90%、事故率环比下降80%,日均车流量和车速都有明显提升。

记者了解到,深圳交警正在大胆尝试和探索新世纪大数据时代新的标准化警务运作模式,有望在全国率先开拓机动车智能、精细错峰引导出行的城市交通服务管理新模式,将80%的交通管理服务业务放在网上利用手机和电脑办理,创造性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等一系列疑难问题,逐步实现我市未来警务运作标准化、交通服务人性化、交通出行精细化和交通管理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随着我市有关交通管理的各个业务系统的应用,海量的交通信息数据应运而生,在交通智慧大云端的集成下,诸多交通管理的难点问题有望得到有效缓解和解决。

“互联网+”助深圳交警创新警务模式

“互联网+政务服务”,将使未来的交通出行更加智能化、更加精细化、更加人性化。

交通智慧大云端既可对过去20年来深圳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数据进行备份,又可实时存储深圳机动车、驾驶人的基本信息资料,以及全市交通管理者和参与者在交通管理和道路出行过程中所产生的海量信息数据,依托“云计算”、“云安全”系统进行计算分析、安全传送,并利用4G移动网络和移动社交平台随时随地供交通管理决策者、管理者和参与者按照一定职权进行即时有效分享和使用,让交通信息数据发挥最大的效率和效益。

传统的交通管理模式下,驾驶人掌握的交通信息量有限,道路交通资源使用不均衡,是造成道路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交通智慧大云端建成后,驾驶人除可利用已经注册或核实后的电子身份符号获取初始密码,参照手机银行的模式,利用智能手机下载交通服务微云端,在手机上办理车管、交通违章违法、扣分和缴费等业务外,还可以为市民驾车出行规划合理的出行时间和路线。

又如,在交通智慧大云端下,可搭建简易事故处理远程监控平台。事故当事人通过手机的智能服务微云端上的简易事故端实时上传人员较轻伤情、金额数目不大的道路交通简易事故现场和碰损伤部位,由各大队事故处理民警、保险公司和接警员组成的简易事故处理远程监控平台,构建实时远程现场信息数据固定处置、后续勘查处理和理赔的更智能、更快捷的事故处理模式,这无疑会更好地保障现行的“快处快赔快撤”事故处理机制得以实施,避免交通拥堵加剧和再生事故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通智慧大云端中,通过网上办事平台,系统将自动采集首次办理业务的全部信息,并即时与云端储存的相关信息自动比对、分析,根据捆绑手机进行确认后,即可通过交通服务微云端办理相关业务。

此外,通过大云端的实时动态违法查询告知功能,号牌自动识别功能,还可以逐步把交通违法告知信息与违法车辆的手机移动支付结合起来,实现远程处理交通违章和扣分等业务。

一旦交通智慧大云端投入使用,就可以突破现有的技术手段在处理信息数据能力和效率上的局限性,助深圳交警跨越传统警务模式的瓶颈,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创新警务模式。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新车上牌照流程

本文链接地址: http://www.shangpai123.com/12350.htm



Post Navigation